×

为什么使用医保在药店购药非得要处方?

24小时热点咨询 24小时热点咨询 发表于2025-04-11 16:57:15

  一、为什么我们在药店买药能享受医保报销呢?

  我们在药店购药享受的报销政策是由于建立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这项待遇政策是来源于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其目的是“在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以下统称门诊慢特病)医疗保障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所以说这个统筹待遇是用来保障我们在医院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购药只是我们在诊发生费用的一部分,而在门诊购药患者都是需要到诊室,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处方,凭处方到药房拿药的。所以说使用医保在药店购药需要处方是门诊统筹制度建立之初的功能所决定的。

  那么诊统筹为什么能在药店用呢?为提升参保人员就医购药的便利性、可及性,国家医保局印发了2023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将门诊统筹政策的享受范围进一步延伸到定点零售药店,同时要求“参保人员凭定点医药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发生的费用可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也就是说从我们能在药店购药报销的第一天起,就需要凭处方享受医保待遇。所以需处方在定点药店使用医保购药是门诊统筹待遇设置之初就明确要求的,而不是刚有的新政策。

  是不是因为医保没钱了,所以用处方来卡参保人报销?

  最近,网络上总有人说“医保没钱了”。随着医保基金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仿佛印证了这种流言。但其实早在2020年,也就是所谓的医保“还有钱”、药店买药还不能报销的时候,国家医保局1号令《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 第二十三条 第四款就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药品费用,应当凭医生处方或住院医嘱”。那么是医保部门有先见之明预料到自己会有“没钱”的一天,所以提前就已经埋好伏笔了么?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因为这跟医保有没有钱没有关系,是因为医保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医保,全称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两个字就说明我国社会医保制度在建立之初确立的保障内容是“保基本”,即用药保障水平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参保人承受能力相适应,也就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而这又跟在定点药店购药需要处方有什么关系呢?不论是尽力而为,还是量力而行,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是不能浪费。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吃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按需使用一直都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有人说,“我这也是按需买药啊,药买来又不能吃又不能喝,谁没病会买一堆药来放着啊。”此言有理,但是让我们看看自己的家庭药箱里有多少药马上就要过期了,而我们甚至都没有拆开过它的包装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你所谓的“需”,并不是用来治疗现有疾病客观上的“需”,是你凭空推断“未来有可能用到”主观上的“需”,甚至是药店营销业绩上的“需”。所以定点药店无视医保政策要求,一方面通过诱导、促销等手段,为你创造空中楼阁式的需求,另外一方面通过虚开、不开处方的方式,违规卖药给你,让你感觉药店买药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在医保基金监管的高压态势下,定点药店被“打板子”,感觉到疼了,发现医保基金不是“唐僧肉”了,才开始规规矩矩的按照要求照方抓药了。

  我是真的有病需要吃药,为什么我也凭处方买?

  有一些慢性病或者特殊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吃药,有些患者久病成“医”,认为自己的身体自己了解,或者我一直吃这个药也没有问题。但是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哪怕是OTC药品的说明书上都会有“遵医嘱”三个字。因为多数药品长期服用都会对肝、肾等脏器产生负累,需要医生定期对身体指标进行考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所以凭处方购药,也是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复检,及时合理自我健康管理,更好地控制、治疗病情的有效措施。

  有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以为凭自己的经验完全可以服药治愈。但其实哪怕是感冒,中医都分为风热、风寒、暑湿、虚症等病因,而西医则分为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胃肠型感冒等,病因不同则使用药物也不同。因辨症不准导致的错误用药,将贻误或者加重病情。所以小病也需要及时找医生因病施治,一方面能准确的对病症进行治疗,减轻身体不适症状;另外一方面能够及时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小病拖大。

  综上所述,凭处方购药是医保部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病应及时就医,按处方购药,才是最经济、安全的健康管理途径,自觉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